南湖网讯(通讯员 陈芳)5 月25日上午,台湾中兴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周三和做客我校生科院“微生物学前沿论坛”,为我校师生带来了题为“The Wonderland of Cyclic-di-nucleotides”的报告。报告由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何进主持,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科院师生聆听了报告。
报告主要分为三部分,周三和分别详细介绍了c-di-GMP、MshE蛋白及其受体以及c-di-AMP。
报告伊始,周三和从什么是第二信使讲起,介绍了几种不同的环(二)核苷酸的结构,进而生动地讲述了环(二)核苷酸的研究发展史,突出强调这一研究的奇妙性及其重要性。周三和总结了在微生物学上关于c-di-GMP的一些突破性研究:c-di-GMP可参与细菌的运动性、群体感应、纤毛表达、生物膜形成及纤维素合成等;低浓度的c-di-GMP可促进细菌的运动性,而高浓度的c-di-GMP可促进生物膜的形成。随后,周三和提出问题:一个第二信使是怎样结合诸多受体来控制不同细菌的致病性?带着这一问题,周三和指出,环(二)核苷酸参与细菌的致病性,研究清楚其与受体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望发展下一代不产生抗药性的抗生素。这一展望使得这方面研究意义重大。经过多年的研究,他还总结了环(二)核苷酸与受体蛋白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则,深入介绍了c-di- GMP的结合机制。
第二部分报告中,周三和讲述了在霍乱弧菌中发现的一个与生物膜形成有关的重要蛋白——MshE以及它的来源、结构和作用机制。他讲述了自己已经解析的 MshE_N结构,并指出MshE_N是新型的c-di-GMP的受体,这一发现令人振奋。
最后,周三和谈到了c-di-AMP,指出它的功能及作用机理。同时,他比较了c-di-GMP与c-di-AMP结合蛋白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周三和展示了其他的一些环(二)核苷酸受体,并表示十分看好这一研究的前景,鼓励在场的同学们积极投身研究。
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就报告内容及cyclic-di-nucleotides相关问题与周三和进行了广泛讨论和深入交流。
【人物简介】
周三和,博士,台湾中兴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讲座教授兼所长。1976、1978、1984年分别毕业于台北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及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1975年9月至1976年6月任台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助教,1988年1月至1993年6月及1993年7月至1996年8月任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生化研究所助教授及副教授,1996年8月至2007年7月任台湾中兴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教授,其间2002年8月至2004年7月任台湾中央大学生命科学系教授兼系主任,2007年8月起任中兴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讲座教授,2010年8月起任中兴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讲座教授兼所长。周教授主要利用X-ray晶体绕射及高场核磁共振等技术从事结构生物学、结构基因组学、特异核酸结构、核苷类第二信使分子及微生物代谢调控等方面的研究。1997年来在Nature Commun、 EMBOJ、 PNAS、 Trends Biochem Sci、 Nucleic Acids Res、Acta Crystallogr D 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70多篇,被引用2000余次。1999至2001及2004至2006两度获得台湾国科会杰出研究奖(Outstanding Research Award) 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