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涛子)7月17日,湖北省稻田综合种养产业体系首席专家、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曹凑贵教授及岗位科学家汪金平副教授带领该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潜江,考察调研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有关情况。
顶着烈日,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在潜江市湖北惠民“虾稻共作”示范区看到,200亩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喜人,围绕在稻田用于养殖小龙虾的围沟水质清澈,沟渠旁还搭起了不锈钢廊架准备种植葡萄,田埂上已经种上了杨梅树。
潜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贾平安告诉记者,虾稻田里既有水产,又有水稻,还有水果,“每一瓢水、每一分田都不让它闲着。”贾平安说,这些水果品种和稻米品种,大多是我校农业专家根据当地土质和气候精心选育的。
我校校友、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立清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他们正在湖北省稻田综合种养产业体系的支持下建设立体生态种养区,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形成稻、虾、蔬菜和果树共生的立体生态系统,确保“虾、稻”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在潜江市潜江巨金米业有限公司、潜江市虾乡稻有限公司,实践团成员实地考察了公司的生产车间,了解了产品种类、产品包装设计,实地对“水乡虾稻”“虾乡稻”大米进行了感官品鉴。巨金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广斌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了“水乡虾稻”大米。实践团成员看到,该米米质优良,粒形整齐、饱满,完整粒高,晶莹剔透,闻之清香。虾乡稻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刘军告诉实践团成员,他们公司通过“稻田种养”模式打造的主打产品“虾乡稻”大米,最高卖到了每斤28元,比市售普通大米价格高10倍。
曹凑贵教授解释说,稻田种养模式“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稳粮增效、提升农产品品质,取得了“1﹢1=5”(即“水稻﹢水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效果。
“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饵料,而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再加上稻田冬季灌水有效控制了二化螟的危害,稻田养虾减少了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水稻品质得以保障,所生产的稻米是一种接近天然的生态稻,因此售价也较高。”曹凑贵说。
据了解,我校农业生态研究团队开展了10多年稻作系统研究,提出“增汇、减排、降耗、循环”的低碳稻作体系,组建集成了多项稻田种养模式。
近年来,该团队结合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开展稻田复合种养绿色稻米生产模式研究与示范,按照“四个一”的模式(即一个基地、一个模式、一个合作社、一个品牌)大力推动湖北省稻田种养模式的示范推广。在潜江市建立研究基地,常驻老师、学生6-10人,结合潜江市农技推广中心,推广稻虾共作模式,依托湖北虾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开发“虾香稻”品牌大米,建立了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推动该市发展稻田养虾30多万亩,亩增效益2000-3000元。2017年,课题组结合试验结果,完成了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技术规程,也为湖北省稻田种养产业发展战略提供了思路,使我国稻田种养形成了“南鄂北辽”的局面,湖北在华中稻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在潜江期间,曹凑贵一行还到我校产学研基地、我校潜江稻虾试验基地看望了常驻基地的研究生同学们。